1)第二百零三章 吴凡的档案资料_神秘空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信看看改开后农村的真实面貌就清楚了,农民大批外出打工,土地没撂荒可大部分农民不种地了,用尽一切方法还是向着工业化的目标迈进。

  无可否认大家都富了,有一批人甚至翻身,可看看那大多数吧,好了吗?

  那些在工地上,工厂里,建筑工地里的工人都好了。

  可这个过程中农民这个阶层相当于正在被进行安乐死,整体正在消亡。

  我的态度其实很复杂,有些事无可避免,有些痛必须承受,没有免费的好处,一切都有代价,要么你这一代人人承担,要嘛转移给下一代人承担。

  可我不得不承认,这条路他们走成功了!

  我那个时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在快速的减少,很多只能说是家在农村的工人。

  留不住的城市

  没技能没学历不够灵活没运气,绝大多数只能在城市的底层,体验着城市底层生活的艰难,生活在城市却感觉不到自己属于这个城市的一部分。

  回不去的农村

  除了过年过节,回去干嘛?你种过地吗?会种地吗?甘心种地吗?

  你只不过是住在农村的人,连农活都不会干或不愿意干,有什么资格称自己是农民?

  顶破天说自己没忘本,自称是农民的孩子。

  而那些承包大片土地进行机械耕种企业化经营的公司,在那些公司工作的人,哪怕下地干活,这些人说他是传统上那种农民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,这种生产模式才是党一直在追求的最终目标!

  党的思想和理论注定了他宁愿面对失业问题,也不愿意让这些失业的人再跑回农村变成传统意义上的农民。

  消灭敌人,并不是只有肉体消灭这一种方法,不是吗?

  萧谷兰说道:“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这个问题,不过事后来看,党为了工业化真的费尽心机,用贬义词来形容的话,丧心病狂都不为过。”

  吴凡笑着说道:“完全同意,其实可以参考另一个国家苏联的。”

  苏联的集体农庄导致的后果是下地不认真种地,浪费巨大,导致粮食收成很差,不但如此,还有巨大的浪费,苏联的那些集体农庄居然拿白面包来喂牛,这种事就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干的出来。

  可即便如此,苏联还是不愿意把农田给分下去采取收税的方式来征收粮食。

  苏联不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,而是宁愿忍受这些也要将这些农民转化为工人,无法容忍这些又倒退回去当农民。

  在党的眼里,每多一个工人,就多一份力量,同时对社会的控制和统治就更强一分。

  事实也的确如此,不是吗?

  王德荣笑着说道:“是啊,不过苏联建国条件太过仓促,内外条件都极为紧张,更加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,结果导致第一个打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四处漏风,隐患重重,最后整个坍塌了。”

  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d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